知乎恋爱100问(知乎恋爱选择题)

和女生聊天话题网
和女生聊天话题网
和女生聊天话题网
5097
文章
0
评论
2023年3月6日22:40:46 评论 0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此前知乎上关于“离婚建议”的话题异常火热,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离过婚的男人给“寄生虫”式的女生提一个醒,婚姻不是找爸爸的游戏。

婚姻是两个人的,家庭建设与家务劳动当然也需两个人共同参与。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一种特别的女人,不仅不负担起自己应有的家庭责任和义务,更以寄生虫的方式生活在男人的羽翼下,还美其名曰:像父亲宠爱女儿一样,找老公就要找这样的。

这类女人,婚前往往有故事。

故事来自她们的原生家庭:或父亲早逝,或单亲家庭父爱缺乏。因而到了婚恋阶段不顾一切地去找比自己年龄大、比自己成熟、让自己处处被照顾的成熟男子。

在心理学上,这种情况往往被归结为恋父情结。

恋父情结,也被翻译为“厄勒克特拉情结”、“伊莱克特拉情结”、“奥列屈拉情结”。这是来自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关于这方面的精神分析术语。恋父情结在内涵上来说,是专指女孩恋父仇母的复合情绪,它是女性性心理发展阶段中第三阶段的特点。

在这一阶段,女孩会对父亲有着异常深刻的情绪与深情,并且从生理和心理上,将父亲视为主要的性爱对象或心理依靠,与此同时,则视母亲为多余成员,并总是希望自己能取代母亲的位置而独占父亲。

鉴于这一发展阶段中,女孩对父亲这一角色的依赖过于重视,一旦家庭中父亲角色缺失或关怀不到位,那么女孩的心理发展上就会出现偏差,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扭曲。

一般而言,父亲代表社会,并隐射权力、地位、财富、强大等内容,所以自然会延伸出安全感、稳定、被保护等心理因素。

而缺乏父爱的女孩,显然也缺乏这些方面的屏障与护卫,而这种缺乏,必然导致女孩心理上的饥渴和欠缺。这种饥渴与欠缺具体表现在:缺乏安全感、觉得生活不稳定、无人指路、眼界狭小、很多社会现象不了解不能理解、远离权力地位财富等核心内容并对此知之甚少。

由此带来的心理变化,则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对强势男权的渴望,对强权男人或比自己年龄大的、成熟男性的渴求。

所以,一旦成年,缺乏父爱的女孩们将无可遏制地开启寻找大龄成熟男性做自己伴侣的特殊婚恋之旅。从更为深层次的潜意识来讲,这无可厚非,因为它是受伤的个体对自我的救赎,也是在拼命弥补自己的缺失。

某种程度上,当我们看到女孩们全力以赴扑向比自己年龄大许多的男人时,如果我们懂得女孩们受过伤的内心需要某种补救时,就不会再对她们的选择不理解或横加指责。

毕竟未经他人事,不知他人苦。懂得心理学各种症状和征兆的人,将更能以宽容和平和的心态,去看待或理解她们的选择。

理解归理解,我们当然也希望和祝福这样的女孩们,在找到自己的父亲+丈夫角色的男人之后,能像童话中的王子与公主一样,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多面性的。缺乏父爱的女孩们结婚后,新问题将随之而来。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两人关系的双重性,复杂性,以及有时出现的混乱状态。

在女孩的内心,婚姻中的这个男人,首先是自己潜意识中的父亲的角色,其次才是婚姻伴侣,自己的丈夫。

而她对自己的定位,则首先是这个男人最为宠爱和最珍视的“女儿”,是男人的唯一;其次才是这个男人的妻子(事实上,有第一重身份在前,她几乎根本就不会学习和知晓该怎样做别人的妻子,缺乏对妻子角色的感悟与体验)。

但是男人却往往并不清楚女孩心中所想。他们一开始就只会把女孩当妻子,尤其是年龄大的男子,更是需要一个与他一样成熟或者比他还成熟稳重的女人,来操持这个家,来照顾他,来围着他转。

如此一来,两者之间的角色认同偏差就产生了。而在明显认知偏差的情况下,两个人之间的相处必然矛盾重重!

享受女儿身份角色的女孩,根本不会也不懂如何履行妻子的责任。相反,她完全沉浸在自己重生的幸福状态里,完全放开了自己的潜意识,充分享受“重新拥有父亲”的满足感、体会渴望已久的安全感、被照顾被呵护感,从而充分填补自己曾经的心理缺失。

在女孩这种“我是他女儿”的错误心理指导下,女孩往往一不做饭,二不洗衣,三不会像成熟妻子那样细致入微的洞察和体贴男人,而是只会撒娇、自我飞扬或变本加厉地要求男人像父亲一样关怀自己、理解自己、给自己出谋划策拿主意……

而对于男人而言,女孩婚后如此种种表现,毫无疑问是让他深为震惊和失望的。

毕竟,对于大龄男人而言,结婚的目的当然是找个女人来爱自己、照顾自己,共建一个稳定的避风港,彼此关照与呵护。而眼前这个寄生虫式体验生活的女孩,显然不是自己想要的妻子角色,而是一个什么事情都不会做,而且整天跟自己撒娇发脾气的小女生。

可想而知,男人此刻的心理落差会有多大!在此情况下,如果双方沟通不畅,充满矛盾对峙,那么相处不久就离婚,往往将成为他们之间关系的最终结局。

所以,基于此,我们需要对曾经缺乏父爱,或正在享受大龄男子照顾的女孩们提个醒:过去的终究是过去了,缺失的再怎么弥补也无法获得原生态满足。

不如充分正视自己的人生际遇,并将自己的身份角色摆正,以常态应对和享受生活。如果不理智冷静,一意孤行地想要以现状来弥补过往,结果必将得不偿失。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Ryan, R. M., & Deci, E. L. (2004). Autonomy is no illusion. 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existential psychology, 455-481.

:第一心理

和女生聊天话题网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